等离子降价反击仍难扳回逝去“江山”?
2012-04-14 08:48:55 作者:购看网 来源:家电知识 网友评论 0 条
40英寸液晶价格与42英寸等离子大体持平———市场上,液晶与等离子电视的大战正酣畅淋漓地进行着。
近日,关于松下、东芝、日立、LG、山水、先锋等外资品牌等离子电视全线降价的消息频繁见诸报端。苏宁市场部相关负责人表示,外资等离子正与渠道商进行磋商,准备在本月启动全线降价。而在上周五,苏宁和国美的卖场里等离子的价格已经逼近国产品牌。
“这不仅仅是等离子电视对液晶电视的一次全面反击,也是等离子夺回市场的一项重要举动。”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市场副主任陆刃波这样评价此次行动。
此次降价几乎涉及所有合资品牌等离子电视,而此次全线降价也是近2年来最全面最大的一次,苏宁方面称。与此同时,国美、大中也向记者证实了上述品牌将在近期大幅降价的消息。
此次大幅降价后,等离子电视真的可以提升对液晶电视的竞争优势吗?
●等离子电视厂最高降幅4000元
上周末,记者走访了国美、苏宁等数家家电卖场,发现各款的等离子电视可谓蜂拥而降,降价风潮愈演愈烈。在苏宁电器的安贞店,LG一款型号为42PC1R市场价格为16999元的42英寸等离子电视价格调整为14999元,一次性降价为2000元,并且还赠送20000积分;松下的一款型号42PV60C市场价格为19980元的等离子电视降价至17980元,降幅为2000元;不仅是外资品牌,TCL的一款型号为PDP42868的42英寸等离子,从市场价16999元跌至12999元,降价幅度为4000元,此外,日立、长虹等品牌也有1000至3000元的跌幅。与此同时,国美电器的等离子电视价格也做了相应调整,价格与苏宁卖场的持平。
记者了解到,由于受液晶电视价格持续下调及等离子电视生产厂家产品调整策略的影响,等离子电视的售价一路下滑。
“从目前市场的销售情况看,液晶电视的销量要明显好于等离子电视,”一位家电卖场的负责人说,“同时,受液晶电视的降价影响,今年以来,我们所销售的42英寸等离子电视平均降了2000多元”。
“等离子电视争不过液晶已经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另一位家电商场的销售主管告诉,“目前,我们销售的大多是液晶电视,等离子大概只能占平板电视总量的30%,其余70%都被液晶电视所占据。”
日前,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和中国电子商会家电课题组发表的《2006年中国平板电视城市消费者需求状况研究报告》显示,在今年国内市场上半年的平板电视销量中,液晶电视占据了八成的市场份额,等离子电视的市场发展空间正在逐渐缩小。
在市场份额大踏步退后的同时,等离子电视厂商似乎准备以大幅度降价来求突破,有业界专家形象地评论说,“等离子电视厂家要进行‘大甩卖’”、“以降价进行反击,夺回市场”。
据赛迪数据公司统计,2006年上半年,40英寸液晶电视的均价下降了超过20000元,降价幅度在50%左右;42英寸的均价下降了10000元左右,降价幅度超过20%;37英寸、32英寸和30英寸的降价幅度也分别超过或接近10%,到目前为止,国产的37英寸液晶跌破8000元,40英寸液晶跌破9000元,42英寸液晶跌破万元。
而在等离子方面,合资品牌的等离子电视上半年42英寸平均价格下降幅度为10%,目前的均价为17000元左右;50英寸均价下降幅度较大,接近20%,均价为40000元左右,从所得数据来看,等离子电视的价格远远高于液晶电视,尤其是在购买主流的42英寸上,液晶有更大的价格优势和市场潜力。
●舆论误导冲击等离子销售
等离子厂商的降价反击实属无奈之举,舆论的倾向和等离子厂商阵营的调整给整个等离子市场带来了巨大的冲击。
随着液晶电视市场份额的扩大,“液晶独霸论”、“等离子淘汰论”等言论开始盛行,市场上形成了不利于等离子发展的舆论。另外,为了自身的利益,厂商的促销人员也存在一些问题,他们无视等离子的优点、夸大了等离子的不足,对消费者产生了一定的误导。在团结湖的一家家电卖场中,记者假扮购买者向销售人员咨询,销售员是这样给记者介绍的,“等离子电视亮度不及液晶,看上去灰蒙蒙的,而液晶电视看上去更清晰;另外,等离子耗电稍微多一些……”那事实是怎样的?记者请教了中国电子商会副会长王宁,王副会长告诉记者,从画面表现看,等离子事实上稍胜一筹,因为液晶是被动发光的,而等离子的耗电量是随画面的亮暗动态变化的,暗的时候耗电小,而液晶电视发光是靠一直不变的背光源,并不比等离子省电多少。此外,等离子色域比液晶电视宽,色彩更鲜艳。
从王宁的回答中,我们可以看出,“液晶优于等离子”这种言论是不正确的,由于普通消费者不懂这些专业知识,他们的认知仅凭销售员的主观介绍,很容易被误导。
在舆论偏向的同时,松下、索尼、东芝等合资彩电生产企业也纷纷根据市场进行调整,索尼已经正式宣布放弃等离子电视领域的研发,全面停产等离子电视,转向主攻液晶电视;而东芝也于近日全面停产等离子,目前正处于“清仓”阶段。
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业内人士说,“舆论和阵营调整并不是等离子电视降价的根本原因”,“真正的原因在于液晶电视价格的强烈冲击和等离子上游面板厂商的技术垄断。”
●液晶电视技术成熟占据大壁江山
等离子不仅要面对阵营调整和舆论带来的压力,而且要面对液晶电视价格下调对它们带来的冲击,这种冲击可以说更是“雪上加霜”。
业内人士认为,等离子电视降价的诱因,可能是前一段时间海信、TCL、创维等几大国产彩电巨头在大屏幕液晶彩电上所推出的价格攻势。据了解,前一段时间,海信47英寸和TCL46英寸液晶电视均已跌破16000元,创维46英寸液晶电视也降至15000元,甚至还有多款42英寸液晶电视降至9000元左右,而此前42英寸等离子价格一般在15000元-16000元左右。
由于液晶电视已经突破了屏幕尺寸的瓶颈,实现了批量生产,大大降低了生产成本,市场液晶电视全线降价,在面对42英寸、46英寸和47英寸液晶电视的夹击时,等离子已经基本丧失优势。
随着液晶电视的技术日趋完善,对等离子电视冲击会越来越大。一般来说,六代线主要生产32英寸、37英寸的液晶面板,七代线主要生产40英寸、42英寸的液晶面板,而八代线则生产更大的液晶面板。目前夏普、三星、索尼等已经开始投入巨资建设八代线,相信八代线的建设可以很好地冲击等离子电视的大屏幕优势,另外东芝、佳能等厂商力推的SED技术以及微显背投等产品,也填补了市场空白,这些都使得电视市场的竞争日趋激烈,等离子电视所面对的市场压力将不可小觑。
●面板厂技术垄断影响生产规模
等离子电视市场份额降低不仅仅源自于市场需求,技术垄断也是其难以普及的重要原因。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市场副主任陆刃波表示,“技术过于垄断,生产企业过于集中,是等离子市场滑坡的主因之一。在等离子这种技术密集型产业中,市场进入壁垒颇高,而等离子电视的核心技术又集中在少数日韩厂商手中,一定程度上形成了寡头垄断,导致了竞争不利的局面。”
事实就是这样!
目前,等离子面板供应商主要有日立、松下、三星和LG等,等离子核心技术全部掌握在日、韩系厂商手中。除了他们之外,全球其他市场很少有资本投资等离子面板生产线,国内企业更是至今没有一家投资商。而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这些厂商为了保护自己的利益,采取措施严密防范面板核心技术泄露,使得等离子面板产业整体规模缩小,无法形成强大的规模经济效应。全球需求旺季,等离子面板的货源远没有液晶面板充足,国内等离子生产企业存在拿不到货的尴尬,导致我国彩电整机厂商投资等离子的风险加大。而一旦等离子电视价格下降,等离子屏的价格调整跟不上,很多生产企业便难以获取利润,甚至亏本,转而退出该领域。
而液晶面板则不同,它的核心技术是相对开放的,上游资源是公开的,不受个别企业的制约,所以在液晶的发展中,很快形成了规模经营。目前市场普遍看好液晶电视,并且每年都有大量的资金被用于扩产液晶面板生产线。
●等离子电视前景并非一片暗淡
鉴于上述的种种市场困境,似乎等离子电视没有了未来,尤其是知名大企业索尼的停产和东芝的“清仓”,更是给严峻的形势以迷茫和失望。
其实,等离子的境遇虽然困难,也不是完全没有希望。中国电子视像行业协会、赛诺市场研究公司、中国电子报首次联合发布的《2006年中国等离子电视市场白皮书》指出,等离子电视依然会扮演重要的市场角色。
等离子的前景并非一片暗淡!
据权威机构DilaySearch提供的等离子电视调查数据显示,2006年全球等离子电视市场仍有1000万台以上的需求,较去年约有50%的总量增长。在等离子电视的需求方面,40英寸以上的占了90%,55英寸以上的比例由原来的4.8%上升到10%。等离子电视市场的低迷仅仅是中国市场的个案。
中国电子视像协会副秘书长郝亚斌强调,“液晶电视是近期的一枝独秀,但也不能否认等离子电视的厚积薄发”。
虽然目前来看液晶电视的市场前景更好,但任何市场、厂商、消费者的一边倒,都可能导致产品的严重同质化,紧随而来的可能是惨烈血拼的恶性价格战。也许当下等离子处境比较困难,但以后的博弈格局可能发生逆转。
●等离子、液晶竞争仍将继续
尽管索尼和东芝都先后宣布淡出等离子电视生产,而且目前国内液晶阵营相对庞大,但是等离子的魅力依然不减,松下、三星、长虹等企业仍看好等离子。
松下电器公关经理王舸告诉记者,“我们坚持等离子与液晶并行的路线,我们的战略是,等离子电视将占据37英寸以上大屏幕市场。”其销售公司副总经理繁实建史也表示,作为全球第一大等离子电视生产厂家,松下一直在加大等离子方面的投入。除了不断推出大尺寸等离子电视新品外,还在加大等离子平板生产线的投入,今年已经拟定投资14亿美元构建全球最大的等离子面板工厂,并将在明年夏季正式运作。
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业内人士告诉记者,索尼之所以放弃等离子业务,与不具有面板生产这个重要筹码有关,等离子技术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索尼一家退出并不能代表一种技术的没落,仅仅是企业自身发展路线的选择不同。等离子技术是一个很年轻的技术,发展空间很大。
究竟等离子和液晶博弈的结果如何?我们拭目以待。
相关文章
[错误报告] [推荐] [收藏] [打印] [关闭]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