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1-17 03:02:56 作者:中国品牌网 来源: 网友评论 0 条
病从口入,人人皆知,但病由心生,却一直被人们 所忽视。恐惧、焦虑、内疚、压抑、愤怒、沮丧……每个人的身体里,都有一张关于情绪的地图。这些情绪不仅带来心理上的变化,有研究指出,70%以上的人最终还会遭受到情绪对身体器官的“攻击”。也许很多人都会问酵素不是万能药吗?水果酵素的作用与功效可以帮助人体调节机能、减肥,那酵素是不是也可以调节情绪?而且不会有任何副作用?
“癌症”与长时间的怨恨有关,常受批评的人爱得关节炎,焦虑和压力过大会影响肠胃,恐惧则容易紧张,会导致脱发和溃疡……这些与情绪有关的病,据统计,目前已达到200多种;在所有患病人群中,70%以上都和情绪有关。
情绪是身体的报警信号
现在人们最爱说的一个字就是"累",不仅累身更累心。生存压力让很多人越来越情绪化,有些情绪连自己都没意识到,但身体却早早地发出了“报警信号”。当人情绪变化时,往往伴随着一系列生理变化。比如恐怖会让人瞳孔变大、口渴、出汗、脸色发白;而情绪低落或过度紧张时,人会越来越讨厌自己的长相,觉得怎么穿、怎么梳妆都不顺心,然后就会发现自己头发爱出油、鼻翼出油、心烦冒汗,甚至下体分泌物异常或有味。不管是正面情绪还是负面情绪,长时间处在某种情绪中不能自拔,就会对健康产生不利影响。
不同情绪对应不同疾病
1、急躁易怒——原发性高血压
排除富贵病的不良生活因素外,高血压病人被发现更容易具有趋向好斗和急躁易怒、要求过高过急等性格特点。易犯人群表现为雄心勃勃,醉心于工作,但是缺乏耐心,容易产生敌意情绪,常有时间紧迫感。同时临床还发现,此类人群与冠心病、中风、脑血管疾病、消化道溃疡关系密切。
2、心理冲突——糖尿病
排除了遗传、生活方式等原因后,生活与工作中的重大变故、挫折和心理冲突等可以诱发和加重病情。曾经有医生提出“糖尿病人格”,认为他们容易有性格不成熟、被动依赖、优柔寡断、缺乏自信等特点,但后来发现,这些人格也见于其他慢性病人。
3、情绪不稳——头痛
最常见的有紧张性头痛和偏头痛。长期情绪紊乱、精神紧张容易造成紧张性头痛。而偏头痛与心理、血管、生化三方面有关,在性格和情绪方面,患者容易有情绪不稳定、过分因循守旧、对问题处理欠灵活、极端关心身体,偏于抑郁、悲观,易于不满等性格特点。
4、幼稚敏感——支气管哮喘
作为儿童较常见的一种心身疾病,与体质有很大的关系。但是在研究中也发现,患儿的性格趋于内向,有悲观倾向,多为过分依赖、幼稚敏感和希望受人照顾;遇事退缩,自信心不足,情绪比较不稳定,甚至较小的事情也能够导致强烈的情绪反应。
5、精神紧张——神经性皮炎
皮肤问题是多种不良刺激的综合结果,其中精神刺激、情绪因素、压力太大无法宣泄、过度劳累是重要的原因。甚至有观点认为,如果幼年时期缺乏母亲通过抚摸和拥抱等方式给予足够的皮肤刺激,就可能会导致本病。
6、过分压抑——癌症
性格克制压抑,不表现负面情绪,特别是对愤怒的压抑,好生闷气,尽量回避各种冲突;对别人过分耐心,忍让,屈从于权威;生活和工作中没有主意和目标,不确定性多,有孤独感或失助感。这种所谓的“好性格”是压抑出来的,绝对不是一种健康的模式;恰恰相反,它可能诱发癌症,和皮肤病、哮喘、溃疡病的关系也相当密切。
7、性格孤僻——老年痴呆症
性格倾向在老年痴呆症中的影响很大,绝大多数老年痴呆症患者属于缄默寡言和抑郁型性格。专家分析称,由于这种性格的人不善与外界交往,感情交流少,经常处于信息低负荷状态,所以容易患上痴呆症。孤僻者、丧偶、独居、情绪抑郁者是老年痴呆的高危人群。
坏情绪就是一颗定时炸弹
“胃肠道被认为是最能表达情绪的器官,心理上的点滴波动它们都能未卜先知。”在所有的心身疾病中,胃肠疾病是排名第一位的,比如胃溃疡和十二指肠溃疡,全球约有10%的人一生中患过该病。很多人都有这样的经验:一遇到紧张焦虑的状况就会胃疼或腹泻;压力大的时候根本吃不下饭。司机、警察、记者、急诊科医生等患胃溃疡的比例最大。其次是皮肤。对很多人来说,紧张时头皮发痒、烦躁时头皮屑增加、睡不好狂掉头发,还有反复无常的荨麻疹、湿疹、痤疮,都可能是长期不良情绪带来的后果。第三就是内分泌系统。女性的卵巢、乳腺,男性的前列腺最容易受到不良情绪的冲击。
大量临床医学研究表明,小到感冒,大到冠心病和癌症,都与情绪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充满心理矛盾、压抑,经常感到不安全和不愉快的人,免疫力低下,经常感冒、一着急就喉咙痛;紧张的人则会头痛、血压升高,容易引发心血管疾病;经常忍气吞声的人得癌症的几率是一般人的三倍。
管控情绪预防病由心生
改变不良个性:易焦虑紧张、切忌暴怒冲动、敏感多疑等不良性格,不但会引起精神疾病,而且也会增加躯体的患病风险。
养成良好习惯:生活规律,经常锻炼,不吸烟少喝酒,睡眠充足。
减少心理刺激:若工作和生活环境中出现明显的应激性事件,如人际关系紧张、失业、失恋,则需要进行适当的调整或适应,以减少不必要的心理刺激。
学着管理情绪:学会放松技巧,对自己的状态有所把握,试着利用一些有效的活动实现自我调节。
提高应对能力:比如,可以培养些幽默感,学会自嘲,大事化小,小事化了。
寻求他人支持:对于心理或情绪上的困扰,不要羞于向周围朋友或亲属寻求帮助,他们的倾听、关心、理解、尊重,同样也是预防病由心生的一剂良方。
专业咨询解决:若存在相关精神心理疾病家族史或发现精神症状,则需要加强警惕;若无法通过自助的方式解决问题,请放下心理包袱,寻求专业的心理咨询师帮助。
“酵”出美丽心情远离疾病
酵素,支配着生物体新陈代谢、营养和能量转换等许多催化过程,负责各种化学变化,参与人体所有的生命活动:比如思考,运动,睡眠,呼吸,消化或者分泌荷尔蒙等,都是以酵素为中心的活动形式。
酵素,催动着机体充满活力的生化反应;催动着生物体延绵不绝的能量释放;催动着生命现象健康稳健的运行。国内外权威医学证明,酵素是人体内新陈代谢的催化剂,只有酵素存在,人体内才能进行各项生化反应。当今科学界对酵素与健康的密切关系,亦形成了统一的认识,酵素不是万能药,酵素可以通过调节人体健康程度从而促进人的情绪的健康发展,人体内酵素越多,心情越好,人越健康,越年轻,寿命越长。
相关文章
[错误报告] [推荐] [收藏] [打印] [关闭] [返回顶部]